鐵道特展──鐵路地圖


鐵道特展──鐵路地圖

 
七大經典車站
 

臺灣鐵路地圖

1995年,內政部將臺中車站指定為二級古蹟,開啟臺灣近代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之濫觴。1998年,在舊鐵道部建築內發現五、六千張臺灣各車站建築圖面,為保存、推廣這些圖面, 在當時文建會支持下, 由劉舜仁教授主持,優先選擇縱貫線七座具代表性的車站建築, 即七大經典車站, 從事相關圖面整理、史料蒐集與編纂工作。

 
基隆車站

基隆車站

1912年基隆車站(國立臺灣圖書館)

基隆為臺灣的北方門戶,成為日治時期繼臺北站之後第二座以紅磚、鋼筋混凝土材料構築的大型車站。由松崎萬長設計、落成於1908年的基隆車站是ㄧ座古典式樣建築,具有紅磚外牆、馬薩式樣屋頂,相當氣派穩重, 可惜這棟車站建築於1967年遭到拆除。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

改線後第一代臺北車站(國立臺灣圖書館)

臺北車站(中央研究院)

臺北車站(《臺灣建築會誌》)

劉銘傳時代的臺北車站位於今大稻埕中興醫院所在位置。日治以降,日人將清代鐵道路線加以改良修築,便將臺北站遷往北門北側,第一代臺北車站完成於1901年,是座古典式樣建築 。 1930年代後期再以當時流行的「代折衷式樣」改建第二代臺北車站,一直使用到1986年,因臺北鐵路現地下化工程遭到拆除。

 
新竹車站

新竹車站

新竹車站 (國立臺灣圖書館)

竣工於1913年的新竹車站是臺灣現存最老的大型車站建築。與消失的基隆車站同為松崎萬長設計,是ㄧ座仿石造的古典式樣車站建築。1945年曾遭美軍轟炸導致部份站體損毀,1948年修復完成使用至今。

 
臺中車站

臺中車站

臺中車站

臺中車站(國立臺灣圖書館)

臺中市車站前裕仁皇太子行啟紀念奉迎門(國立臺灣圖書館)

因地處縱貫鐵路中樞, 臺中車站成為鐵道部較早以紅磚、 鋼筋混凝土材料興建的車站建築之一,落成於1917年。建築物外觀呈現紅磚及白色水平線條,局部採用古典語彙裝修,正是同時期流行的「辰野金吾」式樣。2016年因臺中鐵路高架化工程竣工啟用,舊車站建築已結束其作為旅客車站業務,將轉為臺中鐵道文化園區的建築群之一。

 
嘉義車站

嘉義車站

嘉義車站(《臺灣建築會誌》)

嘉義車站(《臺灣建築會誌》)

嘉義車站(《臺灣建築會誌》)

嘉義車站因匯集縱貫線、阿里山森林鐵路及多條糖業鐵路,被選為1930年代鐵道部第一座進行改建的大型車站,即是臺灣第一座「現代折衷式樣」車站,為臺灣車站建築邁向新的里程碑。

 
臺南車站

臺南車站

臺南車站平面圖(《臺灣建築會誌》)

第一代臺南車站(《南臺首工》))

臺南車站創建於1900年,原為洋風木造建築。隨著臺灣人口增長、鐵路運量增加,鐵道部因此以「現代折衷式樣」改建成為目前的站體,於1936年落成,二樓曾作為鐵道旅館使用,是唯一一座附設鐵道旅館的站體。

 
高雄車站

高雄車站

高雄車站 (C-Hub 成大創意基地)

高雄車站是日治時期最後一座興建的大型車站,完成於1941年。帝冠式樣是這座車站最大特徵,反映1930年代盛起的日本民族主義。如今車站僅留存廣間及玄關,那是2002年因進行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而將大部分站體拆除,透過遷移方式得以保存現有構造 ,目前作為「鐵路地下化展示館」使用。

 
臺灣鐵路發展
 
 

騰雲號 1888。

BK-24 四輪飽和式蒸汽火車

其原始車型為英國所設計的「A8」車款。1904年日本汽車製造株式會社仿製後出廠,1905年引進臺灣,1945年日軍戰敗,此車移交臺鐵進行使用。1954年停止使用。
1958年臺鐵贈予成大作為「機車學」課程之教具。此車輛歷經二戰, 並幸運地留存至今,為僅存的膠式氣門(Joy valve gear)蒸汽機車,目前存於成大光復校區。

18形 1901。

 

200形 1912。

 

500形 1919。

 

C55形 1935。

 

C57形 1942。

R2700 光華號柴聯車

也就是俗稱的 「白鐵仔」,為臺灣鐵路局向日本東急 (TOKYU CAR) 車輛,所採購的「不銹鋼車體」柴油車。1966年出廠後,曾創臺灣西部幹線最快列車的紀錄,時速高達110公里/小時。1979年鐵路電氣化後,遭自強號取代,轉為中短程列車使用。2014年7月15日,退出運作。(現留存4輛作為文化列車使用。)

DR2700形 1966 光華號。

 

R100形 1970。

 

R100形 1970。

E200 莒光號電力機車

因應十大建設中「縱貫線電氣化」,1978年由美國奇異(G E)出廠,奇異對此批列車品管相當嚴謹,出廠前都須行駛過該公司專為該車設計的專用,長達 5 公里的窄軌試車鐵道,方可交車。
全車搭載馬達交流發電機組 ( MA-set ),可供應冷氣客車所需的440伏特電源,迄今仍可看該車在鐵道上運轉。

E200形 1978。

 

EMU100形 1978 自強號。

DR2800 柴聯車自強號

1982-1984年 由臺鐵向日本東急 (TOKYU CAR)公司購入, 是臺灣首款引進具空調系統的柴聯車 。 與前款銀色系 DR2700 不同,DR2800採3輛一組的編組方式,並以橘黃色系進行塗裝。
其車側使用強化車身不鏽鋼之浪鈑,以及下緣向內漸縮的車體,是與後期外觀方正之DR2900在造型上最大的不同之處。

DR2800形 1982 自強號。

 

E1000形 1994 自強號。

TEMU1000 太魯閣傾斜式電聯

宜蘭與北迴線雙軌電氣化後,東部幹線每逢假日便一票難求,同時為克服宜蘭線的彎道與坡度問題,2006年,臺灣首次引入新型「傾斜式」車輛,並於2007年正式運行。
其原型為JR九州 885系特急電車,由日立重新設計整體外觀。是繼 EMU100自強號後,最具開創性意義的列車,臺鐵也因此將此新進的車輛編號為TEMU1000,並經公開徵選後命名為「太魯閣TAROKO」。

   

EMUT1000形 2007 太魯閣號。

TEMU2000 普悠瑪傾斜式電聯

為繼 TEMU1000 之後的第二款傾斜式列車,也是目前臺鐵新一代主力車輛之一。
2012-2015年間,臺鐵向日本車輛(NIPPON SHARYO) 共購入 152輛普悠瑪傾斜式電聯車。
除了與  TEMU1000  車廠不同外, 其列車設計營運速度可達 140 公里 / 小時, 駕駛車的外觀特徵較為方正且有削角, 大燈配置於駕駛窗的四邊。
也因其外觀與塗裝的特色,有 「 紅面番鴨 」、 「薑母鴨」的別稱。

EMUT2000形 2013 普悠瑪號。

 

700T形 2007 高鐵。


資料來源
成功大學博物館2019年「鐵定成功 工程教育史III:鐵道與工程教育」展版
成功大學博物館
成功大學圖書館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成功大學畢業紀念冊
成大鐵道社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臺灣圖書館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