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特展──城市


鐵道特展──城市

 
鐵道與城市發展
 

 

日治時期的鐵道建設與今日臺灣城鎮的分佈與發展密切相關,如新營街因有縱貫鐵路經過,逐漸取代鹽水港街,並成為1920年新營郡郡治所在。日治初期也曾考慮使縱貫鐵路主線通過歸仁而不進入臺南府城,僅以支線聯絡安平、臺南城區與歸仁之間。當時倘若如此決定,今日的臺南舊城區應該會是另一番樣貌吧。

 

另一個因鐵路等交通建設而崛起的城市就是高雄。高雄舊名打狗,配合打狗港建設,鐵道部先透過埋填土地方式將線路延伸到今日的新濱碼頭,後續再藉由民間投資完成今哈瑪星及鹽埕區市街地埋填。依靠碼頭及鐵路的海陸轉運,曾為高雄市帶來長期的經濟繁榮。哈瑪星之名,也是從鐵道部鋪設的那條「濱線」鐵路而來,日文發音為Hamasen,進而成為中文的哈瑪星。

 
 

1929年大日本職業別明細途中刊載的今哈瑪星及鹽埕區,圖中可見到各行各業密集分布在兩個市街區中。

 

今哈瑪星、鹽埕區埋填開發之前的打狗港(1904年臺灣堡圖)。

 

1905年2月打狗港埋填及疏濬計畫(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檔案)

 
進香鐵路與福輸慈航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總長堀田鼎1935年獻納的「福輸慈航」匾額,原物典藏於朝天宮(北港朝天宮提供)

北港進香

臺灣進香的文化由來已久,主祀媽祖的北港朝天宮更是眾多香客的主要目地,如清末《安平縣雜記》記載:「北港進香。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役人數萬人。日夜絡繹不絕,各持一小旗掛一小燈;燈上各寫『天上聖母北港進香』八字。」

進香鐵路

早期的徒步進香,因日治時期鐵路建設出現新的交通方法:可搭乘火車進香。為數眾多的香客成為鐵道部積極拉攏的客群,藉由票價優惠鼓勵民眾搭乘火車進香。

福輸慈航

為感謝香客帶給鐵道部的獲益,同時祈求列車行車安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總長堀田鼎甚至於1935年獻納「福輸慈航」匾額給北港朝天宮。「福輸慈航」匾額的出現,可說是鐵路運輸深入臺灣庶民文化的見證品之一。

*北港非縱貫鐵路車站,以往搭乘火車需在嘉義或斗南轉乘糖鐵,前往北港。

1935 年《臺灣日日新報》關於福輸慈航匾額的報導

1911 年《臺灣日日新報》關於鐵道部提供赴北港進香者車票折扣報導

北港朝天宮正殿(蔡侑樺攝)

北港朝天宮(蔡侑樺攝)

 

資料來源
成功大學博物館2019年「鐵定成功 工程教育史III:鐵道與工程教育」展版
成功大學博物館
成功大學圖書館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成功大學畢業紀念冊
成大鐵道社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臺灣圖書館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