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Power電力泉源展──學電:電力與工程教育


勢Power電力泉源展──學電:電力與工程教育

 
日本時代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今北科大)實習工廠的強電室

 

發電廠的興建、操作與維修需要相關工程人才,所以透過工業與工程教育培育人才至為重要。

日治前期

1912年創立之工業講習所,即設有「金工及電工科」,旗下的「電工」分科中,課程有「電工」科目。迨1917年改為「電氣科」後,改授「電力」和「電機」。1919年該所改制為工業學校後,仍設「電氣科」,課程有電力、蓄電池、簡單電氣機械設計、電氣鐵道等科目;也在機械科間授電氣工學大意。
 
1931年本校前身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創設時,在電氣工學科就開授水力學及水力機械、電力輸送、發電所及水力、變電所等科目。機械工學科的課程也有電氣工學及實驗、水力學及水力機械;而應用化學科也有電氣工學、電氣化學等科目。

日月潭發電所竣工後

1934年日月潭發電所竣工,臺北工業學校電氣科和機械科的課程,也曾開發電所、電力輸送及配電、變電所等科目。1940年,總督府為了因應軍需工業及實業界之需要,在本校稱設電氣化學科。

在1938年以後新設的臺中、花蓮港、高雄、臺南等四所州立工業學校中,都設有電氣科和機械科。也因應日月潭發電所竣工,在電氣科開設取水設施、水力機械、發電所電氣設備、送電、配電等科目。在機械科開授水力及水力機械。

臺北帝國大學於1943年增設了內含四科的工學部。機械工學科第二和第四獎座的科目分別是蒸汽原動機和水力學及水力機械;電氣工學科第三和第四獎座的科目分別是電氣機械和電力及應用。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大)首屆畢業生傅慶騰先生搶修北部火力發電廠發電機

戰後臺灣省立工學院化工系蓄電池室 可供應全系實驗室直流電 該設備日治時期即有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今北科大)電機科實習概況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大)電氣工學科首屆畢業生傅慶騰服務於滿州時,因戰亂遺失重要證件,於戰後省立工學院時期重新申請畢業證書

1931年入學的機械工程科學生 第二學年修習的與水力電力相關課程之一,如「水力學與水力機械」(成大名為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時期)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今北科大)電氣科學科架設電線

 
戰後復健 
 

土木系參訪石門水庫(成大53級畢業紀念冊)

 

戰後復健期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學校與「電」相關課程大致不變,僅將「電氣工學」改為「電機工程」,但是將「電工科」、「電氣科」和「電氣工學科」分別改為「電機科」、「電機工程科」和「電機工程學系」。

經濟發展後

1965年工程學系的課程大幅修訂,1968年成大電機工程學系的必修科目安排了電子學、電機機械;電力組選修科目有:電廠設備、電力系統、水力發電、火力發電、原子發電、高壓工程等,核能發電已受到重視。清華大學於1964年恢復大學部,先設置兩系中就有核子工程系。

其後,因工業快速發展;電力需求殷切,而有大型火力發電廠的興建;1070年十大建設中,也有興建核能發電廠一項。

80年代以後

日治時期糖廠就有藉汽電共生發電的做法;1980年代政府更鼓勵工廠推行以提高效率。另外,為利用離峰過剩電力,臺電明湖抽蓄水利發電於1985年竣工。近年政府有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政策。為因應核能與此三種新式發電方式的興起,學校相關科系所也在課程中傳授上列發電的知識和技術。

1954年電化系配電室(臺灣省立工學院43級畢業紀念冊)

臺灣省立工學院44級電機工程學系級所修習水力及電力相關之學分,如第二學年的「交流電路」、第三學年的「交流電機、」第四學年的「繪電及配電」以及「電廠設備」

1948年,孫運璿帶領這批工專學生在五個月內恢復臺灣全省80%供電(摘自孫運璿回憶錄)

1954年楊藏嶽臺電同事省立工學院同學會紀錄

本文為1948年臺南省立工學院函臺電公司為派來研究員施其華等三名於三月廿日結束所借儀器皆交還。可見當時臺電公司曾派員赴成大教授研究室進行研究(1948年成大函覆臺灣電力公司)

成大教科書「水力發電廠」(成大圖書館典藏)

水利工程學系水工試驗(54級成大畢紀

省立成功大學水利學系學生做實驗(1960畢業紀念冊)

土木工程學系測量實習(62級成大畢紀)

1980年水利工程系水工試驗(69級成大畢紀)

土木工程學系測量時系(79級成大畢紀)

 
電力能源相關碩博士論文數量與年代統計 
 

資料來源
成功大學博物館2018年「台灣工程教育史系列展II——電力泉源展」展版
成功大學博物館
成功大學機械系
成功大學畢業紀念冊
成功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台灣大學圖書館
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院GIS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