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簡史展──1949之後戰後與美援


工程教育簡史展──1949之後戰後與美援

 
復健期 1945-1952戰後 
 

微粉體實驗室(38級李國璿捐贈)

 

改制與升格

戰後,政府為培育復健人才、建設臺灣,積極發展教育,不復有臺/日籍學生比例的限制,又在各縣市廣設職業學校,學校和學生數遽增,國民受教機會大增。1950年初期,臺灣經濟逐漸發展,工業界需才殷切,政府受限於財力,以增班方式因應。 

在教育體制和內容的改變上,臺北帝國大學改名臺灣大學,工學部改稱工學院;各「科」也以「學系」稱之。1948年臺北工業學校改制為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各州立工業學校改稱省立工業職業學校。私校僅開南商工與大同工業兩職校,僅建國初級工業職業學校等共三所。

將一學年分三學期的制度改為兩學期;學制上,初職招收國校畢業生,高職招收初中或初職畢業生,修業年限各為三年。後為改進初職畢業生就業不易的缺點,逐漸廢止初職增設高職。 

師資

戰後,臺籍教員比例不及1/10,省教育當局採取補救措施:
1.准予留用日籍教師;
2.至福建、北京、上海徵聘教員。
迨至1949年,大批教師隨政府來臺,方解決師荒問題。

校園出現女性教員與學生

日本時代工業類的專校與大學未見女性教師與學生,然在日籍教師遣返後,自大陸招聘的師資讓校園中始見女性教師。1947年省立工學院函請南部女中校長鼓勵學生報考該校,該年即錄取12位女學生。

校外實習

以成大為例,於1947年起與資源委員會合作,請其轄下單位提供學生實習場所,規定學生畢業前須完成6個月實習,後修訂為4個月,施行到1959年,暑期軍事集訓開始實施時才改為兩個月。至1987年因學生人數太多,實習場所嚴重不足被迫改為選修。

就業訓練及考試

1949年起,政府安排全臺職業學校及省立農、工學院畢業生千餘人,在臺北訓練兩週,成績及格者由政府分發試用半年,經服務機關考核成績優良者,分別補缺實授。
1950年起,得參加就業考試,及格經訓練結業後再予分發就業。
1951年改為就業審查、訓練改為講習
1952年起,由考試院委託省政府辦理,考試及格者再予訓練。
1953年起,因集中軍訓,就業訓練停辦,就業考試仍繼續舉行。

 

機械工廠(40級胡飛鵬捐贈 機械系提供)

機械工廠(40級胡飛鵬捐贈 機械系提供)

機械工廠(40級胡飛鵬捐贈 機械系提供)

水力實驗室(40級胡飛鵬捐贈 機械系提供)

實驗室(40級胡飛鵬捐贈 機械系提供)

水池邊的工學院女生(1947年 王秀蓮捐贈)

化工系女學生於工廠實習(1947年)

臺灣省立工學院校徽(42級臺灣省立工學院畢紀)

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時期校徽(1945-1970)

 
美援時期 1953-1962 
 

機械實習工廠(40級胡飛鵬捐機械系提供)

 

美援時期

二戰後,美國因應韓戰,透過美援機構級派駐當地之顧問直接掌控援助經費。工程教育為美援最早實施的教育計劃,使1950年後,因美援的挹注以及美式教育理念的導入,臺灣中等以上的工程教育,有著巨幅的改變。

培育工職學校師資

1953年,在省立師範學院成立工業教育學系,成為首座培育臺灣工職學校師資中心。並與賓州州立大學簽訂合約,中美雙方所協定教育政策,採取共同調查、討論,尋找適合改革臺灣職業教育的方式。

施行單位行業訓練制

1953年,在臺灣共有初、高級工業職校18所,設置科別分為機械、電機、化工、土木及礦治5科。依校規模設1-5科,但每科範圍太廣、教學過於理論化,培育的畢業生不受工業界歡迎。教育部為改進問題,於1954年採用美國施行的單位行業訓練制與行業單位教學法,在8所工業職業學校實施,成為「公職示範計劃」的開始,並強調示範學校應配合所在地之工業活動,充分利用工廠設備以利學生實習。

改善大專工程教育

此時期,設有工程科學系仍只有日本時代創校的三座院校,未再增設相關校院。其中省立工學院於1953年6月開始制1962年止,陸續與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簽訂數次合作協議,期間普渡大學提供教學設備與資源的援助、派遣相關系所教授團長期駐校,為各科系教學研究與校務行政總體檢;協助該院訂定課程及改善教學方法,包括調整課程、釐定教材大綱、根據教學需要充實設備。同時提供該校教師赴美訪問觀摩學習的名額。

改善設備與基礎建設

普渡顧問亦重視圖書與改善校園基礎建設,並向美國廠商訂購大量圖書、儀器與設備,興建新式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保健室、及三棟僑生宿舍,增設機械、電機和化工等系之實驗室與實習工廠,改善教學研究空間。將背誦是教學改採實作為主。重視小班研討、分組實驗,教授到場監督,學生自行清理實驗設備與設施,要求學生成績符合學術標準等。合作期間來校顧問前後達16人,出國考察與進修者先後達28人,遂而改善該校體質,為蛻變為臺灣一流大學打下基礎。

成立新設科系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最初僅獲得小額美援剩餘款,後來美方也同意予以持續補助,介紹普渡大學與該校合作。金額雖不多,然而協助該校成立電子科,對培育電子方面專才助益甚大。

 

徐立夫教授演講(1953年)

成大教師歡送普渡顧問(1959年)

普渡大學顧問團與成大校長與系主任合影(1959年)

成大贈旗感謝普渡顧問(1959年)

擴建成功廳

新建總圖書館

熱力實驗室

礦治系選礦實驗室

化工系熱交換試驗機

化工系蒸餾塔

水利工程試驗室

教育廳准美國安全總署視察省立工學院

 

資料來源
成功大學博物館2016年「台灣工程教育簡史」展版
成功大學博物館
成功大學機械系
成功大學畢業紀念冊
台灣大學